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其實真正需要注意的

最近南非(史瓦濟蘭南部)和莫三比克(史瓦濟蘭北部)爆發霍亂疫情

請各位同學注意飲食
史瓦濟蘭境內也已經出現霍亂的零星案例
可能在我們出國的期間爆發
霍亂本身不會致命
會拉肚子拉到脫肛(沒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就會脫水而死)

所以大家飲食真的要注意喔(有注意這個A肝就不用擔心啦)

我會在和史瓦濟蘭的醫師們討論是不是要追加這方面的衛生教育

(一) 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霍亂是一種猝然發作的急性細菌性腸炎,大多數感染者(90 % 以上)無臨床病徵或僅為中度腹瀉,僅有少於10% 以下病患會出現霍亂症狀或造成嚴重脫水。霍亂症狀為無痛性(O139型菌病患偶發腹痛)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偶而伴有嘔吐,及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但E1 Tor型菌感染時常見無臨床症狀或輕微腹瀉(尤其小孩)。嚴重未治療的患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亡,致死率可超過50%,但如加以適當治療,則可降至1%以下。

(二) 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1、 產生腸毒素之霍亂弧菌血清型O1(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該菌可分為cholera classical和E1 Tor二種生物型,每一種生物型又包括稻葉(Inaba)、小川(Ogawa)和彥島(Hikojima)三種血清型。因分泌的腸毒素類似,故臨床症狀也相似。大流行時多以其中一型為主,現在除了少數地區外,流行以E1 Tor型為主。
2、 產生腸毒素之霍亂弧菌血清型O139(Vibrio cholerae serogroup O139):係1992年在南亞洲新發現之菌種(非O1型亦非non O1之O2~O138型中任何一型)。

(三) 發生情形(Occurrence)
依據WHO 2007年的資料顯示,最嚴重的地區在非洲,其次為印度、中東及中國大陸等。在國內流行情形方面,霍亂自民國以後共發生4次大流行(民國1年、8至9年、35年及51年)。前3次患者人數共10,648人,死亡6,834人(64%),由於醫療進步,民國51年發生流行的383名患者中,死亡人數為24人(死亡率約6%)。
臺灣隨著生活條件改善,自來水供應普及、下水道公共設施及公共衛生的改善,近年霍亂病例多為零星散發個案,民國89年為8例(皆為本土病例)、90年為0例、91年為2例(皆由印尼境外移入)、92年為1例(泰國境外移入)、93年為1例(菲律賓境外移入),94年為2例(皆為本土病例),95年為1例(本土病例),96年0例,目前無死亡病例。


(四)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攝食受病人(主要)或帶原者(次要)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霍亂弧菌可存在污水中相當長的時間。生食受霍亂弧菌污染海域捕獲的海鮮,曾導致數次爆發流行。

(五)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霍亂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經常為2-3天。

(六) 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1、臨床病例:發生瀉和吐的疾病,可有各種不同程度之嚴重性。
2、實驗室診斷標準
(1) 自糞或嘔吐物中分離出產毒性O1型或產毒性O139型霍亂弧菌。
(2) 在急性期與恢復期間的血清中之殺弧菌抗體或抗毒素抗體有明顯之升高。
3、確定病例:經實驗室證實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